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,探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体,搭建主体教育平台,发挥人才优势,发扬优秀传统文化。乡村振兴,文化先行。青年是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,肩负着传承乡土文化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、创造乡村新文化的使命。充分利用青年优势,为祖国民族地区乡村事业做出应有贡献,促进民族大团结,大发展和大融合。
搭建主题教育平台,发挥青年人才优势
青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,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关键力量。搭建主题教育平台,发挥青年人才优势,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力量。
首先,主题教育平台可以为青年人才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。通过举办各种主题教育活动,如乡村振兴政策解读、科技创新论坛、乡村文化节等,激发青年人才的学习热情,增强他们对乡村振兴的理解和认同,拓宽青年人才的视野,增强青年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的人才支持。
其次,主题教育平台可以为青年人才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。通过组织实地考察、社区服务、乡村扶贫等活动,可以让青年人才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现状和需求,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实践锻炼也能够培养青年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,为将来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主题教育平台还可以为青年人才提供创业创新的平台。通过举办创业大赛、项目孵化、创新创业培训等活动,可以激发青年人才的创业热情,帮助他们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果,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,激发青年人才的创业精神,为青年提供更多实现自身价值、服务乡村振兴的机会。
发挥乡村文化优势,繁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
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支撑,它承载着乡村的历史、传统、风土人情,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。发展乡村文化优势,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,保护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。乡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,不仅有助于增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,更能提升乡村形象,促进乡村旅游发展,带动乡村经济的繁荣。
在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上,乡村通常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,包括民间艺术、乡土风情、传统手工艺等。通过对这些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,可以让更多青年了解、传承和发扬乡村文化。且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,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。同时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,如传统节日庆典、民俗表演、手工艺品展示等,吸引更多青年参加,让乡村文化焕发新的生机。
在文化传承与教育上,文化传承与教育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通过积极开展文化传承与教育活动,促进对青年传统技艺的培训,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,以及加强乡土教育,从而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。这些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承,更是对历史的致敬,对文化的珍视,同时也是对未来的投资。通过举办各种技艺培训班和工作坊,可以让当代大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手工艺、绘画、编织等技能,传承古老智慧,激发创造力,同时也提升他们的就业技能和文化自信心。再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。通过记录、保护和传承传统乐曲、舞蹈、戏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,可以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,同时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。
在乡村旅游发展上,将乡村文化作为旅游资源,鼓励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,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乡村,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;同时可以创新文化产业,鼓励乡村青年人才和文化创意者,发挥自身优势,创作符合当地特色的文化产品,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,更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推广乡村文化也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,包括网站、移动应用等,将乡村文化推广给更广泛的受众,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乡村文化,还可以融合现代元素,在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基础上,也可以融合现代元素,创造出更能吸引年轻人和包容性的文化形态。
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共谱乡村文化振兴新篇
党中央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,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,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,是改善民族地区落后面貌,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发展,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,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,形成各民族休戚与共、荣辱与共、生死与共、命运与共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体理念的重大举措,促使全民族一起为乡村文化事业振兴作出贡献。
民族地区青年在思想政治、民族文化、风俗习惯等方面具有特殊性。他们成长在特定的民族地区环境中,接受了独特的教育和社会影响。在思想政治方面,民族地区青年往往更加关注和重视民族认同和民族团结。他们对于民族历史、传统和文化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感,对于维护民族利益和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;在民族文化方面,民族地区青年更加熟悉和传承本民族的语言、文学、艺术、音乐、舞蹈等传统文化形式。他们通过参与民族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庆祝等途径,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热爱,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;在风俗习惯方面,民族地区青年常常遵循和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。这些习俗反映了民族地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,对于维系社会秩序、促进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。青年人的参与和传承,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。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导下,民族地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相结合,确立以民族平等,民族团结、民族区域自治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政策,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效深刻影响并激励着各地青年,使他们增强了建设家乡、建设民族地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促进乡村文化振兴,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,是加强民族团结,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。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营造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大环境,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大理念和大格局影响带动青年,加强民族工作,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,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、中华民族、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。
青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和未来,繁荣乡村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,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,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,挖掘乡土特色,推广乡村旅游,促进乡村产业发展,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。让我们携起手来,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,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,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,让每一个乡村都成为人们向往的美好家园。
作者:张春枝,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;李兰芳,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。本文系教研项目“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研究(JYZD19041)”的研究成果。